从“一根丝”到“一匹布”,再到一件成衣、一套床上用品,在“一企两国三厂”跨境产能合作模式下,一幅崭新的纺织产业“全景图”正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地铺展开来。
盛夏,在位于开远市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的如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倍捻机、织布机等智能化设备嗡嗡地高速运转,条条纱线经过卷绕、络筒、倍捻、穿综等多道工序转眼就织成布匹。
“这些布匹织好后,将发往河口唐立特纺织品有限公司进行织布、半成品加工,再通过口岸运送至越南福寿省生产基地制作成成衣出口。”公司副总经理许艳洁介绍,项目自去年3月正式投产以来,条件优、出口便、服务佳,已建成16条生产线,预计今年实现年产值8至10亿元……
“红河州拥有丰富的煤资源和光能、风能,其中开远工业基础深厚,拥有长江以南最大的小龙潭露天煤矿,是吸引我们落地的第一大因素。”许艳洁介绍,2019年江苏新东旭集团顺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大势,决定产业转移,在红河投资建设运营年产10万吨针织高档面料、2万吨机织家纺面料项目。
项目毗邻云南能投红河发电厂,蒸汽、水、电等要素的集聚,为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提供了保障。“蒸汽是火力发电附属产品,利用热电汽循环生产,价格只是原来产地的三分之一。”许艳洁说。
“轻纺产业落地对红河实属难得,有着广阔发展前景。”开远产业园区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王云表示,开远市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激活传统煤、电产业,推动纺织产业与现代煤化工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依托要素共建共享产业链区块布局,加强与开远小龙潭化工园区联动,向上游发展聚乙烯类纺织材料生产项目,向下游引进品牌服装制造项目,促进行业产业链和关联企业快速向园区集聚。”
依托交通区位和入驻纺织园区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红河州在“区县”之间、“区市”之间、“县市”之间实现纺织产业链条联动发展。龙头企业新东旭注册成立子公司在开远、河口及越南福寿省落户,投资建设三个厂房,依托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实现最优化布局。其中,依托开远能源优势进行面料生产,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河口具备跨境人力资源优势,缝制工厂劳动力成本得以降低;河口生产的产品到越南可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口,竞争力更具优势。
东部技术、红河面料、越南服装,通过“三厂”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红河州逐步形成了面向东南亚、欧美国家纺织服装生产出口的完整产业链。“三个厂之间距离均不到200公里,物流时间短,各生产环节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许艳洁充满信心地说:“项目总体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5亿元,年上缴税收1亿元以上,可安排就业岗位2500人以上。而且园区优质的全程跟踪服务,让企业忙生产更安心、谋发展劲更足。”
王云坦言,园区一直按照“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原则,全力协调解决GRS验厂、蒸汽稳定供应、电力保障等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生产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园区日渐完善的基础设施,也在为承接产业转移增加“砝码”——开远市绿色纺织科技产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89亿元的一期开发建设,配套建设有园区道路、给排水管网、供汽管道、标准化厂房、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正持续优化建设蒸汽管道,有效提升园区承载力,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如今,园区发展纺织产业“主阵地”优势日益凸显,初步形成了集织造、印染,高档面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去年3月,该园区被中纺联认定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试点园区”,7月又被纳入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开远片区规划。
“我们要抢抓列入河口沿边产业园核心区的历史机遇,以绿色纺织发展为核心,以‘东部技术+红河制造+越南组装+世界市场’为发展方向,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王云说。
“一企两国三厂”跨境产能合作模式的探索成型,是红河州叠加园区优势、精准招商释放“乘法效应”取得的成果。按照“一园三片”空间布局,红河州正加快推进实现河口片区、蒙自片区、开远片区的联动发展,进一步彰显区域发展联动优势。
目前,河口沿边产业园区已集聚纺织类企业4家,去年实现产值4.2亿元,与苏州博丰纺织有限公司签订开远年产3.6万吨棉纱染色及15万锭纺纱厂建设项目框架协议,在谈重点项目3个。未来,红河这片产业沃土将迎来承接与发展纺织业更多更大的机遇。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王陶 邢丹笛 王金河 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