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山市施甸县始终用好用活科普优势资源,立足“善洲故里、稻母之乡、地质宝库、高山硒谷”四张名片,聚力打造“善洲科普、稻母科普、地质科普、富硒科普”四大科普品牌,增强科普影响力,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立足“善洲故里”聚力打造“善洲科普”品牌
始终深度挖掘、宣传、弘扬“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团结带领各族群众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创新建成全国赫赫有名的“滇西粮仓”和万亩善洲林场等先进科普事迹,聚力打造施甸“善洲科普”品牌。编撰出版《杨善洲与施甸》一书,将杨善洲科普小故事收录其中进行广泛宣传;创建善洲林场科普示范教育基地,每年开展青少年科普研学活动3000余人次、接受科普教育群众达上万人次;依托科普大篷车,开展善洲科普巡展31场次、制作发放科普宣传册5000余册、展出展板372块次,受众达12000余人次。
立足“稻母之乡”聚力打造“稻母科普”品牌
始终用好施甸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以稻为“媒”,引进中国水稻研究所、隆平高科等10多家科研单位、30多家企业进驻施甸,组建“云南两系杂交水稻种业创新中心”和“李小林专家工作站”,大力研究、推广、普及水稻制繁种科学技术,每年为全国两系杂交水稻提供80%以上的母本用量,袁隆平院士为施甸题词“云南施甸·中国杂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以水稻育种为依托,打造水稻育种科技人才实训基地1个,培养本土水稻育种研究员2人,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结合“科普大篷车进基地”“专家服务团下乡”等行动,组织130多名农技“土专家”“田秀才”深入村寨、田间地头开展水稻育种科普培训50余场次,建成水稻育种科普文化墙120多平方米、宣传展板30余块,制作《致敬科技工作者藏粮于技守护稻米之源》宣传片在保山市融媒体中心平台播出,聚力打造施甸“稻母科普”品牌。
立足“地质宝库”聚力打造“地质科普”品牌
始终深度挖掘以海林檎化石为主的施甸地质文化科普资源,全面借助施甸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及“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获批挂牌云南省首个全国地质文化乡的影响力,大力开展地质文化科普宣传,聚力打造施甸“地质科普”品牌。编撰《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科普图册》《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研学手册》等地质文化科普读物和制作播放《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科普宣传片》,建设地质文化科普标识碑1座、野外科普解说牌26块、科普长廊2条、科普展厅1个、科普墙画446平方米。设置地质科普研学线路3条、研学点11个,吸引县内外中小学生、地质大专院校师生及兴趣爱好者到何元乡开展地质科普研学、科研20余批次2000余人次。依托科普大篷车深入学校、乡镇、社区(村)等地开展地质文化科普宣传15场次,展出展板360块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受众达8000余人次。
立足“高山硒谷”聚力打造“富硒科普”品牌
始终用活施甸5万亩天然富硒土地科普资源,抓住“施甸县(姚关镇、旧城乡)天然富硒地块”获全国第二批天然富硒土地认定的良好机遇,大力开展富硒科普宣传,全力发展茶叶、蔬菜等“富硒+”特色产业,聚力打造施甸“富硒科普”品牌。组织农业科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富硒产业培训13期、1000多人次,免费发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资料2000余份。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小型流动科技馆”的作用,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村)、进基地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开展富硒科普宣展20场次,展出展板和展具191块(件),发放科普资料1万余份,受众达2.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