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旨在通过公共工程项目的实施,为群众尤其是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就近务工的机会,进而实现就业增收。该政策不仅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而且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支持人民群众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生活起到了关键作用。
自2021年以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积极谋划实施了一系列以工代赈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有效衔接了乡村振兴,还创新拓展了赈济模式,解决了全县农村群众就近就业的难题,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通过这种方式,让“要我就业”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了“我要就业”的主动局面,群众在参与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经济收入,还提高了自身技能,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在茨开镇幸福社区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以工代赈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开挖路面、调平路基、浇筑混凝土,每个人都忙碌而专注。项目优先吸纳了不稳定户、其他农村低收入等群体参与工程建设,有效解决了社区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该项目由贡山县易地后扶办通过竞争性谈判确定施工方,总投资375万元,新建7.5公里的产业道路,带动了133人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29.73万元,占总投资的34.59%。项目的竣工验收,不仅提升了基础设施条件,还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贡山县茨开镇幸福社区的以工代赈项目,探索出了“社区党总支+中交集团+集体经济+搬迁群众”的公司化运行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以工代赈的效益,提升了群众收入和满意度。
截至目前,贡山县共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4个,带动群众务工25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944万元。
贡山县易地后扶办副主任丁文东表示,贡山县易地后扶办将进一步科学论证并谋划项目,充分利用“以工代赈”政策,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将“以工代赈”项目与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相结合,通过创新方式,继续争取更多以工代赈项目,为搬迁群众等提供更多务工岗位,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至50%以上。
以工代赈模式,以工程为手段、赈济为目的,有效激发了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不仅提高了村容村貌,还助推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让群众在建设家园的同时,解决了就业增收问题,增强了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