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兴祥(右)正在打扫卫生(10月11日摄)。陆兴 摄
近年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采取措施,积极开发城镇和乡村公益性岗位,帮扶就业困难人员,有效增进了民生福祉。
广南县坝美镇革乍村委会西松村小组的农兴祥一家共有4口人,户主农兴祥为肢体二级残疾,母亲陆金玉是多重四级残疾,两个儿子分别就读于昆明医科大学和广南县第一中学,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生活困难。在广南县公益性岗位政策的帮助下,农兴祥被安置为乡村公益性岗位保洁员,负责村内道路卫生打扫,这不仅让农兴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每月还能领取到80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贴,有效缓解了他家的经济压力。“每月领取的公益性岗位补贴能帮助支付两个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开支,减轻了我家的家庭负担,也为孩子完成学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农兴祥感慨地说。
同样,从广南县曙光乡鸡街村委会搬迁至广南县莲城镇圆梦社区的李应荣一家,也深深感受到了广南县公益性岗位政策带来的温暖。李应荣现年55岁,妻子李林英视力肢体残疾,母亲陈秀良95岁需要人照顾,长子李德福在读初中。为了照顾家庭,李应荣无法外出务工,家庭经济困难。在广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圆梦社区党组织的帮助下,李应荣夫妻二人被安置到公益性岗位,负责打扫社区公共环境卫生,每月领取1600元的公益性岗位补贴。同时,社区还协调县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对李应荣家庭进行后续帮扶,月总收入达4000元以上,足以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开支。“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在社区工作稳定能照顾到家庭,同时收入也可观,我们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李应荣激动地说。
李应荣正在打扫卫生(10月11日摄)。陆兴 摄
在广南县,像农兴祥和李应荣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广南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常态化推进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并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积极跟进各乡(镇)、村(社区)对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情况,从严从实监督管理,确保岗位真正惠及就业困难人员。同时,建立严格的抽查督查机制,坚持每月对城镇、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履职情况进行随机抽查,确保人员在岗履职,及时兑现待遇,坚决避免“只取酬、不履职”等违规现象的发生。
截至9月底,广南县共开发公益性岗位12758人,其中人社局部门安置8258人,林草部门安置4500人,累计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8102.98万元。
“下一步,广南县将继续坚持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为更多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机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广南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骆梅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