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财经 纪检人事 投资发展 全区 科教 文旅 文艺 社会法治 乡村振兴 更多

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在全省发挥作用——甜了桃子 强了产业

云南日报 2024-08-22 11:32:35 作者:陈云芬

针对高海拔区域引进的新桃品种

春季赏桃花,夏秋品桃果。七八月份,云岭大地弥漫着清甜的桃子香。鹰嘴桃、水蜜桃等品种先后上市,不但丰富了云南人的果盘子,也撑起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方桃果经济。

近年来,依托云南资源禀赋,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着力推动云南“一早一晚”特色桃产业发展,用科技之笔绘出云岭大地桃甜、景美、产业强的发展新画卷。

发挥桃优势“一早一晚”错季桃竞争力强

“云南是桃的起源地之一,也是中国野生桃资源分布最多的地区,全省各州市都有桃栽培。云南以早、晚熟桃生产为主,4月成熟的云南露地早熟桃与北方的温室桃同期,11至12月成熟的露地晚熟桃则能填补全国冬季桃鲜果的市场空缺。与其他产区成熟时间相比,云南早、晚熟桃具有错季供应的显著优势。”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站长、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于菲介绍,云南桃在光热资源丰富的春季或秋冬季成熟,这个时期昼夜温差大,果品营养物质的积累多,病虫害少,能从源头上实现果品优质安全生产,生态效益显著,很多山区半山区把桃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来发展。同时,云南的桃产品与东南亚、南亚的热带水果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市场需求较大。

近年来,云南桃产业发展迅速。2008年,云南桃栽培面积仅46.21万亩,产量24万吨;到了2022年底,云南桃栽培面积已达80.06万亩,位列全国第七,产量85.75万吨。

依托云南省农科院园艺所建设的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自2011年建立以来,根据云南低纬高原特殊的气候环境、山地果园立体的地理地貌条件、远距离果品市场、机械化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桃生产区域分散等现状,进一步明确了云南特色桃产区定位,引导云南省桃产业重点发展早、晚熟错季桃,结合体系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依托国家、省、州市等各级科技项目实施,发挥云南冬春季光热资源丰富、病虫害少的优势,在全省开展试验示范,推进优质安全桃果品的生产。

目前,云南“一早一晚”特色桃产业格局已经形成,成为全国桃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做强桃科技品种技术创新突破产业瓶颈

桃树是落叶果树,在落叶之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量积累,才能正常开花结果。低需冷量品种对冷量需求低,适合像云南这样冬季不太冷的地区栽培。云南南部区域冬春季节光热资源丰富,露地生产的早熟桃与北方同期成熟的温室桃相比,具有明显的品质、安全和低成本优势,早熟桃的产业化开发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此区域处于桃树栽培南限,常规栽培的桃树品种开花不整齐、果实畸形、产量低,既不能体现优质早熟错季的优势,还存在开花不结果的生产风险,急需低需冷量品种来破解桃品种的“卡脖子”难题。目前我省还缺乏适应低纬高原气候特点的低需冷量优质桃品种,这导致云南桃产业的优势难以体现。

与此同时,在云南的冬春季节,桃树还面临暖冬以及干旱、倒春寒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山区半山区果园基础设施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此外,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持续增高;缺乏区域性规划,缺乏整体品牌打造;优质产品的宣传面较小,认知度不够等因素,也影响了云南桃产业的发展。

针对低需冷量品种缺乏制约产业健康发展的难题,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与宾川县佛都冬桃专业合作社联合选育出“佛都冬桃1号”。该品种每年12月成熟,是全国最晚熟的露地栽培桃品种,其果品具有耐储运、货架期长等特点,市场竞争力较强,已在大理、楚雄、曲靖、文山、保山、临沧等地示范推广20余万亩。

在栽培技术方面,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采用“优质产区布局+错季生产+省力化栽培+果园生物多样性保持=优质安全高效生产技术”的模式,推动早、晚熟桃在光热资源丰富的春季或冬季成熟,从源头上解决病虫害威胁,保证果品优质安全。目前,应用该模式已在滇中的富民县,滇西的宾川县、祥云县,滇南的开远市、泸西县,滇东南的文山市,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市等不同区域建立了10余个示范园,发挥出较好的示范效应。

发力桃经济锚定重点撑起富民强村新产业

4月底,在滇东南露地早熟桃产区,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标准化桃园里的桃子陆续成熟。通过运输,这些色泽红润、口感清甜的新鲜桃子采摘后,将踏上前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旅程。

2017年,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协助引进正大集团,成立云南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文山建立3000亩标准化极早熟桃园和全冷链果品加工厂。经过数年发展,带动合作社发展了1000余亩基地,示范推广体系新品种、新技术10余项。区别于北方同期上市的温室桃,标准化桃园应用丰产性和早熟性好、品质佳的低需冷量桃新品种,露地栽培成熟期可满足4月底至5月中下旬共计20至30天的采摘与市场需求。通过示范宽行窄株栽培模式、长枝修剪等现代栽培技术,机械化程度达60%以上,与同地区桃园相比,管理用工减少30%以上,带动周边391户农户人均年增收2862元,推动早熟桃产业成为增收富民的新兴产业。

在滇西晚熟桃产区,冬桃生育期284天、生长期长达304天,种植面临生产成本高、管理不到位造成产量低、商品性差等问题。2019年,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开始在祥云县开展技术服务,示范推广长枝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在科技的持续支撑下,2021年,祥云县逐渐发展为冬桃区域价格形成中心,果农初步获得冬桃销售的定价话语权。2023年,祥云约有一半的冬桃销往外省,祥云冬桃声名鹊起。

“一路走来,团队不断地了解桃产业、了解云南,努力将桃产业和云南特色相融合共发展。团队也逐渐明确了低需冷量桃品种选育及配套产业技术研发示范的工作重点。”于菲表示,今后团队将继续把全国桃产业共性问题研究攻关与云南特色桃个性问题紧密结合开展研究工作和技术服务,助力云桃更鲜甜。

  责任编辑:程美柳、肖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