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财经 纪检人事 投资发展 全区 科教 文旅 文艺 社会法治 乡村振兴 更多

沃野美如画 云岭好“丰”景

云南日报 2024-09-23 14:23:49 作者:王淑娟

9月21日,文山州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喜迎国庆庆丰收”合唱节暨2024年农民丰收节活动。王世涵 摄

稻谷金黄,瓜果飘香。九月的云岭大地一派色彩斑斓,千里沃野处处生机盎然。

祥云县米甸镇楚场河畔稻谷成熟,当地群众和游客共尝新米,分享丰收喜悦;瑞丽市姐相镇饱满的稻穗弯下了腰,新收稻谷在晒场散发着醇香;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中寨村成片的牛油果挂满枝头,丰收在望;华坪县通达乡万寿菊竞相开放,一片金黄……

礼赞丰收,共绘好“丰”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广大农民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应农时、忙农事、享丰年。

不负光阴,云南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丰收的云岭大地展现着乡村振兴新面貌。

田野涌动新气象

这几天,稻田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吕合镇的每个角落,金黄的稻谷如波涛般起伏,一派大好“丰”景。多年来,吕合镇通过不断探索,在水稻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新品种示范等方面初步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技术规范。

2022年,吕合镇成功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水稻种植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育秧工厂、插秧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一应俱全。“通过集中育秧和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每亩可为农民节约成本280元左右。”吕合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春旺说。

今年,吕合镇以水稻种植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称号。通过省、州专家的理论测产、现场实收验收,“云科粳8号”大田生产亩产达700公斤以上。该品种适应性强,抗病、高产,深受当地农户欢迎和种子经营户的好评。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弯腰下田”到如今的“机器换人”,现代化农机的运用让人、田、地的效率达到最佳。

“10棵挂果坚果已采收248.6公斤,收入超2000元,亩产平均可达500公斤,接近澳大利亚的坚果平均单产。”云南省科技特派队相关负责人说。9月,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的坚果进入集中采收季。省科技特派队通过在上班老村开展“优质高产澳洲坚果品种+绿色肥料高效精准施用+林下经济作物套种+边境地区丘陵山地高效复合种植模式集成示范”,破解当地夏威夷果品质差的问题。通过推广“坚果+豆类+佤鸡”绿色种养模式,达到豆类养地效果,实现家禽饲料供给。

今年是云南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朝着“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加到2.9万亿元”这一既定目标,科技兴农、绿色兴农等亮点在各地不断涌现,田野里满是新气象。

富足生活新光景

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是云南省“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云南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会泽“三个组织起来”、沾益区推行“322”模式等一批典型经验,不仅激活了乡村产业,也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在各种模式的推广下,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兴产业、富农民。走进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村汤德龙石斛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大棚里,一个个育苗床上的石斛郁郁葱葱。当地积极探索“石斛+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模式,推动原有的石斛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户增收致富成效明显。

“今年石斛价格每公斤20元左右,亩产600公斤,比种其他农作物都划算,明年我打算扩建2亩左右。”尹兆场村石斛种植户汤德龙说。目前,尹兆场村石斛种植面积1500亩,带动800余人从事石斛枫斗加工、销售,实现种植收入1300万元、加工收入950万元,户均增收3万余元。

富了口袋也要富脑袋。我省在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高度注重精神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秋那桶村有一间“半山花语”乡村书屋。多年来,在书屋创立人甘文勇和当地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书屋藏书4万多册,成为村子里的图书馆。麻栗坡县为天保镇天保村平安坡村小组的留守儿童安排教师“一对一”挂联,在学习辅导、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妈妈式”服务。

类似这样的乡村书屋、教育帮扶案例还有很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云南积极处理好“富口袋”和“富脑袋”的关系,努力向既要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也要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方向迈进。

美丽乡村新风貌

“风吹过麦浪滚滚,很‘出片’。这个季节,不仅有金黄稻田可以看,还能下田体验一把稻田捉鱼。玩累了,在稻田旁的咖啡馆来一杯醇香咖啡,三五好友聊天很惬意。到饭点,也不着急走,特色美食总有让客人满意的。想看日出日落,不妨住下来,第二天继续解锁美丽乡村。”南华县龙川镇灵官社区的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负责人马俊说。

2023年,在楚雄州委组织部支持下,南华县按照“田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思路,引入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建设秋葉田·稻田理想研学基地,着力将其打造为南华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一年时间,这里已成为社交平台的“打卡”地。

如今,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稻田已不再是单纯的产粮地。稻鱼共生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多了一份稻花鱼的收入。结合乡村旅游元素,一块稻田里生出“丰景田”“风景田”两块田。

“产业+”的模式不断衍生,云南乡村新意不断。像马俊一样的乡村能人、“新农人”、“农村CEO”等涌现,让农村成为大家向往的地方。

眼下,随着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推进,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等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改革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乡村不仅有产业、有能人,更有推窗见绿的好风光。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是云南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结果。新征程上,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这条工作主线,云南“三农”工作者和农民群众正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将美好图景变为现实。

  责任编辑:李茜娜、肖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