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财经 纪检人事 投资发展 全区 科教 文旅 文艺 社会法治 乡村振兴 更多

云南红河:幸福建水,触手可及!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2024-10-08 16:08:49 作者:陶咏梅

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体验一种“最云南”的生活,遇见建水,邂逅一种“最红河”的幸福。

在云南的高原怀抱中,在红河的温润大地上,藏着一座古色古香、文脉悠长的古城——建水。这里,不仅有千年的紫陶文化,还有满目葱茏的田园风光,更有着建水人民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等待着您的探寻与体验。

文旅富民绘就幸福新画卷

漫步在建水,每一步都踏着时光的印记,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的临安古城。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着历史的醇香,每一砖每一瓦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新晋网红打卡点——蚁工坊的创意无限,紫陶里的古朴雅致,双龙桥稻田公园的田园诗画,供销记忆的岁月回响,故山秋的“陶式生活”……每一处都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建水的魅力跨越国界,连结着世界的心跳。

随着境外旅游的回暖,以及建水至昆明新能源纯电大巴的开通,上半年建水以797.35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消费达96.21亿元,见证了文旅产业的蓬勃生机,建水真的好city!更令人欣喜的是,超过10万群众在文旅产业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不坑客、不宰客,用真诚的笑容和优质的服务,迎来了四海宾朋,共同书写着“一家人的建水”温馨篇章。

紫陶之光照亮富民新天地

建水紫陶,4500年的历史沉淀,让它的每一次成型都彰显出对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诠释,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千年的匠心与传承,书写下从“中国四大名陶”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陶荣光。2023年,省委王宁书记通过人民网向世界发出邀请,让建水紫陶的名声更加响亮。

如今,紫陶产业已不仅仅是“一片陶”那么简单,它已延伸为“陶旅、陶茶、陶咖、陶电”等多元化的产业链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大师定居于建水,共同推动紫陶文化的发展。2696户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6万余人的就业大军,上半年创造产值41.8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建水紫陶从“技艺”到“产业”,从“文化”到“经济”的华丽转身。

而熙熙攘攘的紫陶街成为了紫陶产业繁荣的生动写照,千年窑火繁盛的碗窑村则是紫陶产业变革的重要见证者,紫陶匠人正是这股产业变革力量的直接受益者。

农业强县铺就金色新大道

建水,不仅文化底蕴深厚,还是一片农业沃土。68万亩粮食、35万亩特色水果、35万亩蔬菜……透过这些数字,是建水人民用勤劳和智慧绘就的绿色画卷。

云南首家红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全省首个发酵蔬菜专用菌种库、“数字葡萄”“数字蓝莓”“智能养鸡”……向“新”而行,向农图强,是实力建水迈向农业强县的铿锵足音。

作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中国早熟优质葡萄第一县,建水的葡萄、蓝莓、蔬菜等农产品远销国内外,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空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水对高原特色农业的持续深耕与探索。

就业创业激发幸福新源泉

在建水,就业创业的机会遍地开花。从7条“务工专线”到5个“零工市场”,再到享誉全省的“建水金剪刀葡萄疏果工”和“建水陶匠”劳务品牌,建水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就业创业生态,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岗位选择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全县脱贫劳动力成功转移就业2万人,新增发放小额信贷1575笔7710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6040元,增长15.16%。同时,城镇地区新增就业49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高达18.8万人。这一系列亮眼的成绩,不仅是对建水县就业创业工作成效的最佳注解,更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与潜力的生动诠释。

建水,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一个让人还没走就开始怀念的地方。

YBSJDGS 摄

YBSJDGS 摄

在这里,您可以淘一把建水紫陶壶,感受千年文化的温度;您可以漫步在阡陌田园间,品尝高原果蔬的鲜美;您也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创业舞台。在这里,幸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它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每个人的心中。

在这里,“有一种叫建水的云南生活”正等着您来体验,“有一种‘最红河’的建水幸福”正等着您来品味。

  责任编辑:李茜娜、肖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