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陇川县的广大农村,处处可见忙碌的养蚕人。景颇族妇女杨对玲每天在车间工作8小时,月工资3400元,每年还可获得3000元的土地租金。杨对玲感慨:“车间建在村寨边,上班就在‘家门口’。”
从2015年在陇川县勐约乡建立第一个小蚕共育示范基地,到目前在陇川县、梁河县、盈江县、芒市建立25个小蚕共育示范基地,村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山洪介绍,公司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功将蚕桑产业发展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公司打造的“桑园+蚕茧加工+纺织制造+丝绸织造+服装制造”产业,获云南省“一县一业”扶持。
陇川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丁勒堵介绍,近年来,陇川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富民产业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积极培育桑蚕、蔗糖、稻谷、猕猴桃、烟草等特色农业精深加工产业,培育桑蚕、蔗糖全产业链。目前,全县有桑园2.06万亩、蚕农3万余人;甘蔗种植面积33.4万亩以上、蔗农13万人,每年糖业产值约30亿元,是国家糖料核心基地县。
陇川县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确定为三大发展目标之一,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中统筹推进;设立县级创建工作专班,坚持全域谋划、高质量推进,先后制定出台《陇川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陇川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同庆团结月共建模范州
国庆期间,德宏州街头巷尾、广场、机关单位等,处处悬挂鲜艳的国旗,营造出浓浓的节庆氛围;在旅游景点、博物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突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大型户外广告牌、展板、雕塑等,营造了“抬眼可见、触手可及、润物无声”的浓厚氛围。
德宏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6.92%,民族文化多样多元、和谐相融、底蕴深厚。德宏州委统战部副部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杨燕飞介绍,1983年起,德宏州以自治州立法形式将每年10月定为民族团结月,连续组织开展42个民族团结月活动。今年的主题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奋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活动期间,德宏州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今年以来,德宏州委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建设,制定印发《德宏州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州实施方案》,州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印发《德宏州2024年“石榴红”工程行动实施方案》等,把工作落细落实,做到有形有效有感。广泛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各级教育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治校,以线上线下方式组织学习各类法律法规等。
(云报全媒体记者 管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