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当前位置:云南地方站首页 > 文旅 >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云南澄江化石地

《人民日报》海外版关注云南澄江化石地
2024-09-11 10:38:41 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进入一条用OLED柔性屏打造的“海底隧道”,寒武纪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生动呈现在眼前。高清数码技术再现了200多种寒武纪生物,比如栖息在海底的海绵、海葵,在水中游弋的昆明鱼、水母,威风凛凛的捕食者奇虾……

在“人类远祖——天下第一鱼”单元,展示着博物馆“镇馆之宝”——凤娇昆明鱼化石。人类属于脊椎动物,澄江生物群中的昆明鱼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被视为脊椎动物共同的祖先。昆明鱼仅有约3厘米长,但已经演化出脊椎动物基本的身体结构和器官,如大脑、眼睛、心脏等,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舒德干称其“开启了迈向未来智慧人类漫长演化历程的第一步”。屏幕上的视频呈现了科学家复原的昆明鱼形象,其头部有一对眼睛和5对鳃囊,鳃区与肠道之间有二分型心脏。昆明鱼的化石标本特别稀少,博物馆收藏的这块昆明鱼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奇虾大抓肢化石。

展示珍稀化石

澄江生物群种类丰富,几乎涵盖现生动物的所有门类,如多孔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叶足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

多孔动物也称海绵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水生多细胞动物,目前已知的海绵动物约有1万种。展厅里展示了澄江发现的海绵动物化石,与现生海绵活体养殖场景形成对照。据介绍,海绵固着在海底,以腐烂的有机质、菌、藻类和生物幼虫为食,还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氨基酸,有净化海洋的作用,被称为海底“净水工厂”。

腔肠动物在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原始的消化腔及原始神经系统等。中华先光海葵是最原始的腔肠动物之一,以澄江生物群发现者侯先光的名字命名。先光海葵呈圆柱形,由基盘、口盘、16—18条触手组成。与后代海葵用刺细胞捕食不同,它用细长的纤毛过滤食物。

叶足动物是地球上最早用腿走路的动物。保存完整的中华微网虫首次发现于澄江生物群,其身体为长形,头短小,尾长,躯干有9对网形骨板和10对带爪叶足。早期科学家认为这些骨板具有感光作用,可能是它的眼睛,因此它有“九眼精灵”的美称。

奇虾是寒武纪海洋中的“巨无霸”,位于食物链最顶端。“为什么它叫奇虾呢?因为一开始科学家只发现了它的大抓肢,外形像分节的虾,没有头,很奇怪。”曹如意介绍,奇虾身形庞大,最长可达2米多,完整的化石非常罕见。展柜里这块奇虾化石除了大抓肢外,躯干也保存完整,从头到尾长度达70厘米。

屏幕上的动画演示了奇虾游泳和捕食的场景。奇虾身体呈流线型,有多对鳍片,擅长游泳。头上长着一对带柄复眼,由上万个单眼组成,能360度旋转,具有很强的视觉功能。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头前的一对用于捕捉猎物的大抓肢,嘴上还长有环状排列的牙齿,可猎食较大的生物。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家族,目前已命名的现生节肢动物达112万余种,占现生动物总类的80%以上。抚仙湖虫是节肢动物的原始祖先,成虫体长超过10厘米,有31个体节,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科学家发现了抚仙湖虫的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开创了古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古神经学。此外,还发现抚仙湖虫会带着幼虫一起生活,可能有了最早的家庭观念。澄江化石地的吉祥物“奇奇”和“元元”正是根据抚仙湖虫的形象设计的。

关键词:澄江化石地,云南省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