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当前位置:云南地方站首页 > 文艺 >

乡音不改更动人 ——记为乡土立传的通海农民作家杨应昌

乡音不改更动人 ——记为乡土立传的通海农民作家杨应昌
2024-08-15 09:23:20 来源:玉溪网  

杨应昌,1946年生,通海县河西镇人,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因为痴迷于戏曲,他年轻时就开始创作一些乡土小戏给乡里的文艺队排演。地方戏剧长于表现百姓生活、家长里短,他在摸索中写下《白酒和鸭蛋》《补照结婚照》等一出出家乡人爱看的戏剧。1988年是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年。他创作剧本《豆腐西施》,后与他人合作改编为玉溪花灯剧《情与爱》,上演后荣获1993年“第三届国家文华新剧目奖”,同名电视剧获“第十三届中国电视飞天奖”。迄今为止,他创作了大型戏曲《龙山恋》《野姑娘》等10余部,《编外土地官》《票子和扇子》等小戏、小品数十部,多次获省、市、县戏剧创作奖。除了戏剧之外,40多年来,他对通海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挖掘,注重特色,去芜存精,从而写出了集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曲陀关》《甸心行政村志》等著作,为通海、玉溪收集保留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文化遗产。

平日里,杨应昌喜欢一边朗诵自己的戏剧作品,一边推敲,反复修改。


一生难忘《情与爱》

杨应昌的家乡是传统花灯的“戏窝子”,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唱出了一首首农村赞歌。1988年,他利用自己20多年做豆腐的生活积累,写出了花灯剧《豆腐西施》,塑造了一个亲切感人的农村新青年形象,主人公有文化、有理想,追求事业和爱情,但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饱受命运的折磨。该剧经通海县滇剧团改编为《情与爱》排演后,引起省内戏剧界关注。在省、市多名剧作家的帮助下,花灯剧《情与爱》由玉溪花灯团真情演绎,最终扬名全国,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文华新剧目奖”。

1998年,杨应昌创作的剧本《离任村官》塑造了一个女性村干部形象。主人公张社香担任村干部10多年,离任后,反省自己在任时的所作所为,带着忏悔的心偿还良心上的“债务”,离任不离心,继续为农民做实事。《离任村官》赢得了众人的好评,被赞誉为《情与爱》的姐妹篇,国内多家专业剧团欲买下剧本版权,但倔强的杨应昌认为,好剧本要留给家乡剧团排演,所以没有卖。

看杨应昌的农村剧,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在运用农民语言上,方言、歇后语信手拈来,相当娴熟,没有生活积累是做不到的。他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里风光秀丽、交通便利,我热爱这片天地。我写的戏剧作品,都把村干部写成正面人物,写成农村的当家人。没有得力的村干部,农民是很吃苦的。但愿现在的村干部不要辜负老百姓的期望,听党的话,带领农民踏实向前进。”

我市著名作家杨杨与杨应昌相识多年,在与记者谈到杨应昌的戏剧创作时说:“当地方戏曲文学成为小众的文艺创作实践之后,现实主义的戏曲剧本几乎就是一种稀有的文学种类,但杨应昌依然立足于一个小村子,不断在这个领域深耕不辍,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悄悄创作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剧本,无偿提供给日益活跃的乡村舞台。几十年来,他的一系列戏曲作品,塑造了新时代一群可爱可亲可敬的农民形象,特别是村干部的形象,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真实感人,充满着现实生活中我们最需要的精神能量。我们从中听到了动人的乡音民曲,看到了正在发生的乡村巨变,感受到了人间冷暖。这样的乡土艺术世界,正是地方戏曲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乡音,通海,农民作家,杨应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