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一村村委会的村集体蓝莓基地里,枝繁叶茂的蓝莓树生长旺盛,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玉科正忙着在地里修枝、除草,期待来年有一个好收成。“因为蓝莓也因为‘622’联农带农模式,我们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领更多村民加入蓝莓种植队伍。”杨玉科一边忙着一边说,7.5亩集体土地自试种蓝莓以来,首产季净收益就达到22.8万元,示范带动全村蓝莓种植面积扩大到170余亩,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产业发展红利。
近年来,草坝镇在蓝莓产业发展中推行“622”联农带农模式,通过探索“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企业+农户”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有效畅通蓝莓产业生产、流通、销售、分配的各环节,实现农户、村集体、龙头企业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走出了一条政企优势互补、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道路。今年蓝莓产季,草坝镇80个蓝莓家庭农场共创收1654万元,户均收入在20余万元。
农户采摘蓝莓。陈华英 摄
探索新模式
凭借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等自然条件,草坝镇成为种植蓝莓的优选地。这里的蓝莓采摘季从1月下旬开始到5月下旬结束,这段时间正是国内其他产区及进口蓝莓的上市“空窗期”。自2018年以来,草坝镇先后引进佳沃、海升、渼沃等12家龙头企业,开展蓝莓品种选育和标准化种植。
受种苗、技术、成本、销路等问题的制约,草坝镇蓝莓产业尽管发展兴旺,可是产业发展红利惠及群众少,村集体守着资源却赚不到钱。那么,如何让村集体和农户成为产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自2022年以来,草坝镇与蒙自云科创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孵化家庭农场”实践,进而探索出“622”联农带农模式。该模式具体内容为农户投入土地、大棚、农资用品,并进行日常管理,成立家庭农场;村集体企业为农户购买苗木、改造棚膜、建设水肥系统;龙头企业负责提供苗源、技术指导、市场销售,最终销售收入按照农户占60%、村集体企业占20%、龙头企业占20%的比例进行分配。
“村集体企业的加入为我们减少了产业成本,龙头企业在技术、苗源、销路等方面的支持则免去了我们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一村村民王保新是当地最早“吃螃蟹”的一批村民之一,2022年种植的4亩蓝莓首产季就获得15万元分红。2023年,他又将面积扩大至12亩。“对于农民来说,这样的机制投入小、有保障,肯定得积极参与。”王保新笑着说。
云科创农业公司董事长赵崇军表示,对于企业而言,王保新等家庭农场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精耕细作,不仅缓解了企业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生产成本的投入压力,农户良好的生产积极性还有效助推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公司收购的蓝莓株产量、商品率、亩产量均大幅提升,“碧色蓝韵”“满时蓝莓”等品牌蓝莓已销往上海、广东、深圳、北京等地。
为让更多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草坝镇在用好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贷款风险补偿金的同时,还协调金融机构提供支持,解决家庭农场前期生产成本投入问题,有效降低农户生产资金需求和风险,推动更多农户参与蓝莓种植。
培育“新农人”
虽然未到蓝莓产季,但是,王保新每天都会通过手机里的小程序查看蓝莓地灌溉进液、肥料输送、病虫害等情况。“在手机上,各项数据一目了然,系统还会根据水肥、病虫害情况给出下一步的管理建议。”王保新说,在蓝莓成熟后,种植户每天都能在线查询交收蓝莓的等级、规格和价格,清楚赚的每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