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工人日报》:云南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人日报》:云南助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09-01 14:34:48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作者:赵黎浩 兰德华

对此,昆明市大力开展雨污分流,新建200多公里的排水管网,在滇池流域新建扩建5座污水处理厂,新增30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对流入滇池的35条主要入湖河道按“一河一策”方式治理,把上游河道来水引入湿地,通过5~7天的停留,水质再次净化后,流入滇池。

“环滇池区域打造了全世界最大的湿地体系,有58个湿地公园,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对污水雨水有效进行生态涵养和净化。”杨鹏说。如今滇池流域树更绿了,鸟更多了,鱼也更多了,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此外,昆明还施行了滇池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政策,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晏村昔日以捕鱼为生,像这样的村子该何去何从?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滇池水质持续向好,海晏村打造“七彩落霞观光村”与“落日集市”,每天游人如织。昆明滇池度假区大渔街道党工委书记李铁说,旅游业发展起来后,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7万元。

和顺古镇 范南丹 摄

和顺古镇 范南丹 摄

边陲小镇因河顺而“和顺”

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和顺古镇,陷河穿境而过,游客结伴泛舟,在绿荫垂柳、青瓦白墙的映衬下,恰似“人在画中游”。

因大盈江河、陷河两水穿流而过,和顺也称“河顺”,村庄依山顺河而建,形成了月牙形的居住群落,虽经600多年沧桑变迁,潺潺流水依然滋润一方水土,涵养一方人。如今,和顺古镇成了国内外游客心向往之的生态之乡、宜居之地。

近200宗古建筑古民居群落依山傍水,与整个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水域生态和植被绿化生态相融合,人与生态圈和谐共生。

为保护小河饮水不受污染,和顺先辈在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上格外用心,在村前修筑了一条排水灌溉一体的“大阳沟”,既能让雨季从山上流下的浑浊水不流入小河,又可供周围水稻插秧用水。

如今,当地不断修复绿植资源,让这片土地更绿。和顺镇党委书记彭海邦告诉记者,和顺镇对张家坡荷花池、贾家坝荷花池进行整体打造,采取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等多种措施,对和顺河、陷河湿地、野鸭湖等进行全面的治理,目前辖区内生态植被覆盖率达70%,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随着生态环境的向好,陷河湿地吸引了众多鸟类前来,截至目前共记录到280余种鸟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0余种。

让彭海邦欣喜的是,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突显,全镇70%以上村民都参与旅游发展,村民捧上旅游饭碗,老百姓参与保护河流、防范污染,有了内生动力。

据统计,2023年和顺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9年的13277元跃升至2023年的18560元。

(责任编辑:李茜娜、肖文)
关键词:水生态治理,工人日报,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