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入秋,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元马镇南繁村的田野里到处是一片忙碌的“秋播”场景,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繁种科研人员如候鸟般地带着种子与希望抵达元谋,忙着整地、理墒、播种,开启新一年的育繁种工作。
元谋县光热资源充沛、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境内干旱少雨、全年基本无霜,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元谋极其适宜麦类、十字花科等冷凉作物种子繁殖和生产。
元谋农田航拍。元谋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元谋县就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吸引着国内外种业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前来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元谋县更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外力”、生“内力”、聚“合力”,推动现代种业发展,聚力打造“南繁育种天堂”。
“元谋冬季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春小麦生长,今年带了2万份种子材料进行加代扩繁,可以实现一年两代,通过南繁、北育、加代,培育出更多的新品种。”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崔国惠说。
工人在育繁种大田里播种。元谋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闫文芝说:“元谋独特的气候生产出来的种子籽粒饱满、水分低、发芽率高、净度好、色泽正,在这方面元谋拥有全国其他区域无法替代的繁育种优势。我们通过一年两季在南北两地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种植,可以增强育种材料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大幅缩短育种年限,加快优良品种的普遍推广。”
一方面,元谋积极引“外力”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加强和全国各地种业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同时,通过加快制繁种基地的土地流转,引导扶持育繁种企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等方式,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西藏农牧科学院元谋青稞麦类种子扩繁和南繁加代基地青稞种植大棚。元谋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目前,元谋县已经和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院校达成深度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元谋研发中心等科研平台及专家工作站,和来自中国农科院、西藏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新疆石河子大学等全国24个省区市117家高校、科研单位及种子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在元谋从事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工作。
另一方面,元谋县积极生“内力”夯基础,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大胆探索“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多元化发展模式,持续培强壮大一批本土种苗龙头企业、合作社,进一步补充完善元谋现代种业产业链,提升元谋种业竞争力。
种业园区工厂化育苗大棚。元谋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元谋富国高科农业产销合作社是一家专门从事蔬菜种子育繁、回收的农业合作社,与国内外一些种业科研院所、种子企业开展订单和技术合作,带动248户社员开展花椰菜育繁种每年户均增收达到3.2万元以上,使育繁种产业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新亮点。“参加花椰菜育繁种每年都能给他家带来3万—4万元收入,这对山区来说是一个收入稳定、可观的好产业。”社员张华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