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楼上,可以看到“雄镇东南”四个大字,每个字约有2米高。汉唐时期,就有一条从昆明经过建水,连接中南半岛的重要交通线路,这条路线从建水开始,分为陆路和水路,作为水陆交汇节点的建水,是这条线路上,中国境内南端最大的边防军事重镇。
距今600多年的城墙砖上,刻着很多工匠的名字。工匠名字前镌刻着“左所”“后所”“军匠”等字样,说明这些工匠来自明朝驻守建水的军队。
从《建水州志》的地图可以看到,众多卫所分布在古城周围,大量军队驻扎,共同守卫着建水。
建在“井”上的古城
建水古城西门的大板井,井口直径约3米,能同时容纳十余人打水。
600多年前,大板井就一直是建水城最重要的水源。许多喝着井水长大的建水人,祖上大都来自江南或中原。他们在建水凿出了一口口水井,漂泊的脚步在此落地生根。
建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古城内有大小水井128口之多,造型独特、五花八门。
单眼、双胞、三眼、四眼,甚至十二眼,各种各样的古井简直就是一座“古井博物馆”。
“最小的海”也是“最大的海”
建水文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它是继昆明文庙后,云南省内最早建立的文庙之一。
图片来源于“文旅建水”微信公众号
占地面积约114亩,是全国第二大文庙。文庙之中,占地面积45亩的泮池尤为引人注目,建水人习惯把它叫作“学海”。
它是“最小的海”,一眼能望到边,而“最大的海”也是它,代表学海无涯。建水古城筑城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安定边疆,城中众多公共建筑都规制很高、体量巨大,除了发挥实用功能之外,还有雄镇东南的象征意义。
一百多年的“小火车”
从建水古城出发,有一趟观光小火车,短短的13公里要行驶近两个小时。小火车穿行于群山之间,已驶过百年。
图片来源于“文旅建水”微信公众号
它诞生于一段波谲云诡的历史时期。清末,英法等国为掠夺云南地区的锡矿,修建了北起昆明止于越南海防的滇越铁路。云南的开明士绅深感主权丧失,于是捐资,以民营的方式修筑个碧石铁路。
铁路全长177公里,1915年动工,历经20余年才全线建成通车,是第一条云南人自主筹资修建、自主经营的民营铁路。如今泛亚铁路玉蒙段已经开通,建水也将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大通道上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