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证书
见家人非要扔掉这条旧裤子,李一飞便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不能因为现在条件好了,就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美德给丢掉。”家人拗不过,只好把裤子洗干净、补好。
李一飞很多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省下来的钱都用在捐资助学上。
一次,云南青基会组织几名受助对象同李一飞见面。一路上,大家心想,老人一年捐出那么多钱,他住的一定是豪宅、穿的一定是名牌吧?可当他们来到老人家里时,诧异地看到,家中全是用了多年的旧家具,李一飞穿的是老伴在工厂时发的旧衣服。
与受助学生合影
离开时,工作人员提醒李一飞换身好点的衣服拍照留念,可他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一件像样的衣服。几名受助者实在忍不住,热泪涌流,泣不成声。他们没想到,慷慨资助他们上学的人竟如此“清贫”。
李一飞还自学了家电维修、水暖维修等技术,别人很不解。他便解释道:“东西用久了容易坏,找人修的话一次要花几十上百元,不修的话又得买新的,修不修都要花不少钱。我学会维修技术,以后东西坏了自己修理,省下来的钱又可以多资助几个贫困学生了。”
平时,李一飞总是这样开导家人:“好钢得用在刀刃上,钱要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我老了,多买几件东西少买几件东西无所谓,但孩子们不一样,一笔捐助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命运,进而改变他们整个家庭的命运。我要尽可能多地把钱捐给他们。”
李一飞的善举在更多人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他们接过爱的火炬,纷纷成为捐资助学的好心人、投身公益的热心人,用连绵不断的爱链接更多的学生和困难群体。
与受助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