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领域改革成果丰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云南教育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全省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由1978年的15915人增加到1989年的45114人,仅10年内的大中专毕业生就超过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总和。党的二十大后,云南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高水平建设西南联合研究生院,打造高等教育新增长点。建成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成为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统筹推进以学分制改革、“1+1+N”的“双一流”建设、提升高校现代化治理能力为内容的高等教育“121”工程,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系统推进中考和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过教师“省管校用”对口帮扶等“五个一批”,实现县中托管帮扶全覆盖,合力破解“县中困境”。推动部省、省校、校校合作,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推进云南教育振兴战略合作协议,与37所部属高校开展合作。做强做优“留学中国学在云南”品牌,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8个,累计培养学生1万余人,开齐南亚东南亚国家15个非通用语种课程,建设15个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在南亚东南亚国家设有24个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利用南亚东南亚教育合作昆明论坛、澜湄职业教育联盟等平台,发挥云南优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云南大学供图 李哲 摄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1923年正式开学,时为私立东陆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教育服务能力全方位提升
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和云南发展需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促进学科专业优化调整。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对学校百年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云南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省高校3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较“十三五”末增加31个。全省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占全省获奖数的42.1%,获省级自然科学奖数量占全省获奖数的70.7%。仅2012年至2023年,新增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0个,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4项,在研科研项目从1.38万项增加到2.79万项。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展中本“3+4”和高本“3+2”贯通培养试点,15个州(市)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全覆盖。建设3所国家级双高院校、5所省级双高院校和15个高水平专业群,成立11个市域产教联合体,组建7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施“百万大学生兴云南行动”以来,全省高校累计培养输送近300万高素质人才、210余万中职技能型人才。
教育保障能力全面提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健全投入保障机制,统筹调动各方面资源,不断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推动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生均财政拨款制度,教育经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60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1766.18亿元。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270多万人次,兑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C级校舍加固改造等重大专项工程,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部达标。持续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省级公费师范生、省级“优师计划”定向培养6000余人,实施银龄教师行动计划、“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和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万兆主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的光纤宽带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创建,下大力气抓好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侵害等工作,全省教育系统长期保持安全稳定局面。
抓今天云南的教育,就是抓云南未来的发展。云南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聚焦“3815”战略发展目标,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推动云南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