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当前位置:云南地方站首页 > 民俗 >

元江打炭小组:构建基层治理常态长效机制

元江打炭小组:构建基层治理常态长效机制
2024-07-23 15:07:35 来源:玉溪市人民政府  

七月,蝉声阵阵,行走在元江县红河街道桥头社区打炭小组,村内傣族风情浓郁,果树古树林立,生态环境优美。打炭小组独特的民族文化、淳朴的民风民俗、浓郁的乡土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成为元江县远近闻名的“打卡景点”。

近年来,打炭小组坚持党建引领,抓实乡村治理,从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着手,聚力推动党的建设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逐步实现产业好、环境好、生活好和“科普打炭、生态打炭、傣风打炭、和谐打炭、富裕打炭”的目标,构建乡村治理的常态长效机制。先后获得云南省卫生村、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等荣誉。

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治理

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既是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领导核心,又肩负着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职责使命。打炭小组选优配强小组党支部班子,把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服务意识优的党员充实到支委班子中,老中青搭配,建强“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以支部来统筹、党员带头干的“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我当了5年兵,每年回家探亲,家乡的变化都能给我带来惊喜,围墙拆除、道路变宽、绿植增多……”白家伟是一名退役军人,说起打炭的变化,他的言语之间透着对家乡变化的赞美。

打炭小组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开展拆临拆违和村容村貌整治,先后发动群众500余人次,拆除各类老旧危房及违章建筑20余间1600平方米,整理房前屋后杂物柴垛260余处,拆除实体围墙580米,让围墙变围栏,整村实现“拆墙透绿”。此外,平整绿化土地460平方米,公共绿地补种各类绿化苗木25000余株,发动群众通过“微花园”“微菜园”的方式,让房前屋后处处有“小景致”“微景观”。逐步完成“村子建在花园里”大踏步式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为“随处见绿,百米一园”的绿美乡村。

“划分网格后,落实了每家每户的责任,大家都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打炭小组党支部书记白军荣介绍,打炭小组将48户人家划分为4个网格,挑选4名精干的党员担任网格长,将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巡防等工作纳入网络管理,形成“人到格中去、事在格中办、心在格中聚”的网格治理格局。

党员示范带动产业发展

打炭小组距离县城6公里,是一个城郊融合类村庄,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青枣、芒果等热带水果。

“我家种植的6亩青枣,每亩能有1万多元的收入。”村民刀美仙说,依靠着青枣合作社,不愁卖不出去。

打炭小组紧紧围绕“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目标,由小组党支部牵头注册了青枣专业合作社,引进青枣种植430余亩,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方式,解决农户与收购商在产量、价格、集中收购等方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助农增收。

同时,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优势产业,成立林果协会,引进青枣、芒果等林果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成员生产的各种农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服务。目前,打炭小组青枣、芒果、荔枝等林果种植面积达960余亩,年产鲜果26800余吨,销售额达860余万元。

关键词:元江打炭小组,构建基层治理,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