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普洱:誓词碑前 激昂回荡新誓言

普洱:誓词碑前 激昂回荡新誓言
2024-09-26 09:41:32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王雪飞 左超 胡梅君 沈浩 高玥 期俊军

48人,26个民族,73载!

时光流逝,丰碑如磐,誓言永恒。

这是一个代代相传的民族团结佳话,更是一曲跨越时空的激昂旋律。

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北方向,背靠普洱山的民族团结园内,拾级而上,民族团结誓词碑静静矗立碑亭中。这块用白色石灰石雕刻而成的碑,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

2024年9月25日上午,誓词碑前,各族群众盛装歌舞,翘首以盼,迎接历史性一刻: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

旭日东升,阳光洒满大地,誓词碑更加熠熠生辉。

“……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75字铮铮誓词,字字铿锵,70多年来镌刻在各族群众心头、流淌于边疆儿女血液。

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宁洱县城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大红的中国结高高挂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时钟回拨至公元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第一届兄弟民族代表会议后,按照佤族习俗,剽牛、盟誓,48位民族兄弟代表26个民族(含支系),分别用傣文、拉祜拼音文和汉文庄重签名。从此,各族群众牢记誓言、不忘初心,一心向党、团结奋斗,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

“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感恩总书记感恩党中央”,两块红色背景板分列于誓词碑亭两侧。碑后方正对着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同心、同行、同梦——三个篇章见证历史、辉映未来。

9时许,省委书记王宁来到誓词碑前,向盟誓代表后代及普洱市各族干部群众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与大家共同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

民族团结园广场沸腾了,宁洱县城沸腾了,各族群众奔走相告!当信件传到盟誓代表后代岩克姆手中时,这位佤族同胞将信件高高举过头顶,激动地喊道:“总书记回信了!”

“勐、勐、勐!”(佤语)

“水、水、水!”(傣语)

“哈列贾、哈列贾、哈列贾!”(拉祜语)

——围拢在广场的各族群众欢呼起来,大家异口同声地用民族语喊着“好”和“幸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8位盟誓代表后代聆听着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传阅着总书记的回信,心中萌发着新的誓言,“必须带头走好总书记指引的道路,把誓词碑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一代更比一代好。”

“捧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的心咚咚乱跳,有种说不出来的温暖。”给总书记写信的方财兵,作为当年哈尼族盟誓人代表后代,当天早早来到了誓词碑前,把碑文念了一遍又一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总有一天,公路会挖进我们的山寨里面来。”苏国文作为代表发言,深情回顾其父苏里亚生前的断言。苏里亚生于1918年,1950年赴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是布朗族历史上第一个把茶叶直接敬献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布朗族人。

70多年来,思普大地早已今非昔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云岭高原跨越式发展日新月异:“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奔小康、一步跨千年;茶叶、牛油果、咖啡搭乘中老铁路和谐号动车远销海外;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山上的村民吃起了“生态饭、旅游饭”;全省首笔林业碳汇权质押贷款落地宁洱;在茶马古道那柯里小镇,国内外游客诗意栖居……

关键词:普洱,誓词碑,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