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从“一扫光”到“包山捡菌” 云南野生菌“开出”新滋味

从“一扫光”到“包山捡菌” 云南野生菌“开出”新滋味
2024-08-14 13:46:29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凌晨六点,天蒙蒙亮,藏族小伙鲁茸扎史一家备好了干粮,深入山间,直到下午四点,袋子里装满了松茸,全家人满载而归。

“有的人凌晨三四点就打着电筒去采了,这附近的山里都是村民。”鲁茸扎史所在的是香格里拉德钦县奔子栏镇玉杰村,村民们靠山吃山,以捡松茸为生。“以前大家只捡好的,品相不好的就留在山里了,现在无论大小都要捡回来。”眼看着松茸被“一窝采”“一扫光”,鲁茸扎史也透露着无奈。

8月1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正式出台了《野生菌保护利用管理办法》,这也是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管理规范性文件:禁止采集、出售、收购、运输长度小于5厘米的松茸、牛肝菌和其他未成熟的野生菌(童菌);采集野生菌时,每个菌塘或每隔30米至少留1个子实体,让其自然生长传播菌种;每年3月—10月为块菌禁采期;禁止未成熟野生菌进入市场流通经营……鲁茸扎史的担忧开始有了法律的保护。

松茸、鸡枞、干巴菌、黄牛肝、青头菌、见手青、奶浆菌……一朵小小的菌子,是云南灵山秀水孕育出的奇珍,被大自然赋予鲜美滋味的同时,一步步“走出”深山,“链”起产业集群,“串”起致富之路,从山间到餐桌打造舌尖上的百亿产业。

“野生菌”也会“受伤”

从初夏的温柔晨曦到深秋的凉爽暮色,在云南,每一场雨后,大地仿佛被施加了“蘑力”,上千种野生菌如同约好了似的,在云岭山间悄然冒出一窝窝、一丛丛、一朵朵,或如伞盖,或似珊瑚,或色泽斑斓,或隐于落叶之下,发出了美丽邂逅的邀约。

凌晨四点,天还没亮,正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四处奔忙的林俊熹的电话铃声响个不停,来电人无一不是预订各种菌子。“今天预计要发1000多个快递,出货量大概有3吨,1吨的鲜菌发往省外。”林俊熹一边仔细梳理每一份订单,一边检查每一种菌子。他要在48小时内把这份云南的“鲜”和“野”送达北京、上海等几十家“米其林”“黑珍珠”等餐厅,保证食客第一时间品尝到云南大山里的“鲜美”。

“近年来云南的野生菌在全国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中高端餐饮对云南野生菌的品质要求很高,但是野生菌是非标产品,所以对于品质的把控是非常关键的。”作为昆明铭熹山珍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这行干了近30年的林俊熹深谙品质之道才是发展之道。“这几年野生菌的总量、品质都在逐年下降,人与自然没有和谐共生,不成熟采集、过度采集、破坏菌塘等方式致使野生菌资源遭到破坏,一些地区的野生菌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山上的菌子逐年减少。”

被誉为“野生菌王国”的云南是全球野生菌品种和数量较多地区,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2500余种,云南有900余种,约占全球种类的36%、占全国种类的90%;野生食用菌年均蕴藏量50万吨左右。“云南省野生菌采集一直存在破坏式、过度、不科学地采集等乱象,对野生食用菌的产量造成了影响,菌子也会‘受伤’。”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李江无奈道,价格的一路走高,引发了各地对野生菌的疯狂采挖。因此,近年来全省一直通过开展野生菌保育(促繁)、制定乡规民约等举措,有效缓和了野生菌产业发展需求与菌农利益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助推云南野生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包山捡菌”产量高

每年7月—10月,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松茸采摘季。在高寒地带的原始密林中,带着晨露的松茸个头饱满,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它们聚集在固定的“窝点”,等着熟悉它们的主人前来采摘。

一到这个季节,每一天,鲁茸扎史都全家出动。收获多的时候,鲁茸扎史和家人一天就可以捡回60公斤松茸,按照市场价每公斤200元计算,一天的收入就有上万元。

除了采菌子,鲁茸扎史还收菌子,供给固定的国内外客商。刚进入松茸采摘季时,鲁茸扎史一天能收购100—200公斤,最多的时候,仅仅是他一个点就可以收2吨。

马明刚是鲁茸扎史的客户之一。正值菌子销售旺季,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马明刚一大早就忙着和工人一起分拣、打包菌子。他告诉记者,头天晚上刚到的松茸、牛肝菌等新鲜菌子必须赶在中午12点前发出去,才能确保客户尝到“第一口鲜”。

短短一上午的时间,马明刚就发出了300多公斤菌子,销往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新鲜的菌子通过空运直达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和餐厅。从十几岁开始做菌子生意,如今,马明刚的菌子事业越做越大,每年从他这里销出的菌子,就高达200吨,他的业务也几乎涵盖了野生菌“全链条”。

“爬最高的山,捡最鲜的菌。”从记事起,马明刚就跟着父母上山找菌子。马明刚对于菌子最初的记忆,源于“妈妈的味道”:鲜甜的鸡枞与香气浓郁的火腿搭配,躺在阁楼上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

2017年,有朋友到云南旅游时无意中提起想上山采菌子,这让马明刚嗅到了新的商机。他实地踩点考察后,在曲靖会泽、嵩明开始包山捡菌子,包山的价格在70万—80万元。

当然,马明刚包山,并非专门服务捡菌游,确切地说,捡菌游只占到包山产值的1/3,另外的2/3来源于鲜菌销售的产值。通过建一个自家的“菌子基地”,马明刚希望能串起从源头到末端的产业链条。菌子采摘季,他会雇用当地村民上山采菌,采收的菌子由马明刚进行收购。最多的时候,采摘的农户一天就可以挣700—800元,收入比以前捡菌子卖还要可观。

“菌子采摘是有门道的,像我们内行会比较清楚,哪些地方有菌子,什么时候采会比较合适。”马明刚说,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商贩,会采用给菌子施肥等方式来提高产量,但他一直坚持追求菌子最原生态的品质。

“相比农户们自行采摘的‘一扫光’,包山捡菌、规范采摘的产量要高20%左右。”马明刚解释道,包山采菌最大的优势是科学采摘、不会造成浪费,也不会因为过度采摘对野生菌带来破坏。此外,包山收入归村集体所有,村民们也可以赚取采摘的工钱,一举多得。但马明刚也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很多地方野生菌产量在逐渐下降,应该尽快实施保护,改变过去野生菌“野生无主,谁见谁采”的历史,使野生菌由无序采集向有序采集转变,由掠夺式采集向科学采集转变,实现野生菌的绿色健康发展。

“捡菌游”出圈

“走,克捡菌子!”一语道出云南限定的仪式感。这句捡菌子如云南山间的清风,带着一股子泥土与山林的气息,撩拨着每一个云南人的心弦和舌尖,也让全国各地的游客心动不已,感受最具时令的“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在雪山下跟随专业领队去森林捡菌子,一路途经山涧溪流、草原、牧场、森林,学习区分可食用和有毒菌子,捡了一大筐!”来自广东的网友babygo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家人在云南丽江旅途中的捡菌体验。

“7月—9月的云南是捡菌子的黄金时节,这次选择带娃去哈巴兰花坪徒步加露营。”5天4晚的行程中,徒步捡菌子的体验环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非常独特的体验感,“早上从哈巴村出发,穿梭在森林里溯溪而上,一路上有好多菌子,捡不完、根本捡不完,这种原生态的快乐不去还真体会不到!”

在发展中保护,更在保护中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8月12日,“云南捡菌子游从业者暴增近10倍”登上微博同城话题热搜榜,破圈出道的“捡菌游”已悄然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不少食客纷纷入滇,寻这抹“野”味。游客们在当地向导的组织下走进山林,捡菌识菌,一个个化身“采蘑菇的小姑娘”沉浸式享受山林野趣。

携程数据显示,7月以来,国内游客前往云南的预订订单量环比上月增长超30%,采菌相关产品订单环比上月增长超6倍。“目前推出的采菌子产品多以一日游为主,有些景区根据当地特点,推出‘采菌+旅游’的丰富形式。”携程集团区域政务总经理张大伟介绍,“从供给的情况来看,一日游的产品涉及的采菌行程比较多,部分的商家会在周边徒步或者登山、踏青的产品中,加入采菌游的行程。比如丽江拉市海采菌+骑马;腾冲高黎贡山徒步+采菌,这类产品整体较受欢迎。”但同时张大伟也建议,采摘菌子有一定风险,游客不要自行采摘或烹饪,建议选择正规旅行团的正规导游或专业人士确保安全问题。

“世界野生菌看中国,中国野生菌看云南”。今天,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NO.1的云南野生菌产业,一次次“破圈”,正逐步探寻可持续保护利用的前提下,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打造舌尖上“有滋有味”的百亿级产业。

(责任编辑:李茜娜、肖文)
关键词:松茸,野生菌,捡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