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是什么样子?
是科技的,绿色科技与绿色产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助力和重要增量。
是互鉴的,世界各国文明对人与自然的命题作出回应,形成丰富多元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文化。
是合作的,各方相向而行,认真履行国际公约,汇聚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强大合力。
10月19日至20日,以“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为主题的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举办,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方案和思考。场内外的多个瞬间,充满“绿”意。
洱海风光秀丽。
瞬间一 绿草坪上交流热烈
论坛现场座无虚席,主题演讲领域广泛,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与顶层设计、绿色生活方式、城市和企业减排案例、讲好生态文明故事等多个方面。
会议间隙,意犹未尽的嘉宾们抓住宝贵的茶歇时间交流交友,会场外的绿草坪上人头攒动。
洱海论坛已连续举办4届,“洱海经验”成为全球城市近郊湖泊治理的新标杆。“十四五”以来,大理州聚焦治湖更加科学、措施更为精准,建立了覆盖洱海流域的“天空地水”一体化感知的数字洱海监管服务平台,洱海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优良水平,湖体透明度提升至2.29米,一度消失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
洱海的魅力何在,洱海将携手各方去往何方,依然是大家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副主席阿德林娜·桑托斯-博尔哈表示,湖泊是全球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洱海,我实地看到了科学家、农民、企业之间密切的合作,洱海的水质通过科学的方案得以改善,洱海治理为全球湖泊实现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提供了一面镜子。
《马赛人报》社长利奥·普格特第一次来访中国,在这几天的云南行中,以他为团长的法国媒体人与云南的国际传播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云南的城市和生态有了初步认识,对于媒体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作用也有了更细致的思考。“事情没有发生在我的花园里,我是不是就不用管它?”这是他们报刊近年来报道生态环境案例时经常收到的来自民间的疑问。在他看来,报纸不仅是评论者,更是生活方式变革的参与者。在他们发起的“乐活倡议”里,邀请读者拍摄身边的植物、动物和菌类寄给报社,刊登时附上科学家的科普和解说,能够让生态问题变得更加鲜活可感。
媒体朋友们在草坪上围住湖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美国籍教授杰拉德·约瑟夫·怀特,讨论学校开展环境教育相关课程的意义。“如果想让更多人知道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就要在学校里设置相应的课程。洱海论坛汇聚了与保护生态有关的有识之士,让政府、学界、企业、公众之间加速达成共识。”怀特说。
2024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现场。
瞬间二 “海藻碳汇”成为关注焦点
此次论坛上有很多节能减排的小细节,如共享单车、无纸化材料、少用空调等。海藻碳汇,也成为大家频频搜索的关键词。论坛上,启动了共话蓝碳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藻碳汇合作项目。碳中和,在各流程中被认识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