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红河绿春,在绿水青山间写就幸福答卷

红河绿春,在绿水青山间写就幸福答卷
2024-10-31 09:44:22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黄翘楚 饶勇

哀牢山下云遮雾绕,李仙江畔风光旖旎。位于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因“绿水青山、四季如春”而得名,全县超过七成的国土面积为林业用地,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全州第一位。

紧握绿色生态这一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能与优势,近年来,绿春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坚持抓经济促增长、抓基础促提升、抓服务促活力、抓开放促发展、抓文旅促融合,按下高质量发展“加速键”。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7.04亿元,同比增长6.1%;上半年,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43元,同比增长6.5%。

绿春县城 马阿录 摄

以绿为底向美而行

秋收过后,位于绿春县三猛乡的数千亩梯田迎来最佳观赏期,腊姑、桐株“姊妹田”在东西两面遥相呼应,云雾、梯田、村庄在此相遇,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不远处的云南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春苏铁、长蕊木兰、喜马拉雅红豆杉木等珍稀植物生长旺盛,黑长臂猿、云豹、印支虎等保护动物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超过90%,近3800种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为保护好腊姑、桐株梯田和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绿春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和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Ⅱ类标准,连续37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事故,空气质量保持稳定。

以“治理一方水土、发展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改善一方生态环境”为理念,绿春县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础上将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治理。近三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94平方公里,增产粮食25.6万公斤,增加收入155万余元,受益人口59592人。

为保护利用好梯田,绿春县大力推广哈尼梯田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产值达3.74亿元。特色园区和工业项目建设方面,大力培育规上企业,扶持小微企业,注重低碳环保,推进碳汇交易,今年1至3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2.4亿元,同比增长6.9%。同时,大力推进绿美建设,八尺水库和曼洛水库被评为州级美丽河湖,完成营林造林35万亩,全县所有乡镇建成省级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个、省级森林乡村20个,森林覆盖率居红河州首位,被命名为“中国天然氧吧”,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积极开发清洁能源,有序推进屋顶分布式、机耕路、茶光互补等能源项目,良好生态环境为绿春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参果丰收。

发展沃土活力迸发

走进平河镇东角村委会红土寨反季节人参果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连片人参果苗长势喜人,碧绿的藤蔓上开满了淡紫色的小花,不少枝条已经挂上了幼果,果农们正忙活着松土、修枝、除草,准备迎接新一年的丰收。

“翻过年头果子就能采摘了,我们的果品、果相、甜度都优于大部分产区,老百姓种植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平河镇副镇长罗桥华介绍,2022年起平河镇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以粮果轮种的模式大力推广种植人参果,种植面积从最开始的150亩扩大到了5000余亩,按每公斤10元、亩产2.5吨的价格和产量测算,人参果有望成为平河镇首个产值过亿元的产业。

关键词:绿春县,绿色产业,人参果,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