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红河绿春,在绿水青山间写就幸福答卷

红河绿春,在绿水青山间写就幸福答卷
2024-10-31 09:44:22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黄翘楚 饶勇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企业选择到此投资的最大底气。”绿春县盛丰通顺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忠山表示,从育苗、种植到销售,公司为平河镇人参果种植户提供了“一条龙”服务,平河镇海拔、气候、温度、湿度都非常适合人参果的生长,种出的人参果甜度达12度,可以对标奶茶的“七分糖”标准,深受浙江、福建、湖北客商的欢迎。

绿春县坚持把发展绿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开展茶叶、香辛料、橡胶、杉木、澳洲坚果等绿色产业提升改造,建立完善产业帮扶利益联结机制,群众增收基础持续夯实。今年以来,绿春县新认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140个,累计打造区域公共品牌2个,认证绿色有机产品88个,6个品牌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7家。同时,有序推进碳汇交易工作,完成GEP与GDP双核算、双运行试点工作。生态产品总值和地均价值分别为每平方千米1061亿元和3426万元,绿色发展动力更加强劲。

依托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绿春县主动融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绿春品牌建设,以哈尼十月年长街古宴文化旅游活动为核心,加快推进阿倮欧滨森林公园、腊姑梯田、桐株梯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将梯田旅游与黄连山生态康体旅游及乡村文化美食旅游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哈尼家园生态绿春”旅游品牌,让生机勃勃的文旅产业成为绿春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本地百姓端稳“生态碗”、吃上“旅游饭”。

下乡义诊。

暖心为民用心惠民

元绿、勐绿高速公路建设加力推进,交通短板不断补齐;“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着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和医院;48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全面完成;关爱保护和挂联帮扶机制全覆盖,让“一老一小”“老小有依”“老小有养”“老小有乐”……

近年来,绿春县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加大投入、改善条件、提升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7月,平河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刚开诊,就围满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患者,上海市长宁区“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针对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登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提供治疗方案。

“过去哪里能想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城市优质的医疗服务。”平河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罗贵成表示,在上海市长宁区“组团式”帮扶医疗团队的帮助下,卫生院引进了2位口腔医师,加强设备及器材的购置及使用,可以实现口腔科的常态化接诊。

自2022年7月以来,上海市长宁区先后派遣了两批医疗专家团队到绿春县开展全方位医疗帮扶工作,通过学科建设、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绿春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诊疗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托起了越来越多群众的“健康梦”。去年县域就诊率达96%,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率达87.6%。

针对县域内农村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的实际,绿春县聚力推动“一老一小”民生保障,把关爱服务“一老一小”作为民生领域重点工作高位推进,构建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47个以及养老机构7个,打造“社区+机构+居家”三合一的养老模式。

绿春县配备9名乡镇儿童督导员以及92名村(社区)儿童主任,建立挂联帮扶工作机制,全县精准摸排锁定留守儿童7454名、困境儿童520名、留守老人2211名,约2700名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挂联帮扶,不断织密织牢关爱保障网。通过在重要节假日向困境儿童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发放物资,开展特殊困难儿童助学项目、“爱在星期六”关爱活动,抓实兜底保障等措施,有效提升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质量,稳稳托起了“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李茜娜、肖文)
关键词:绿春县,绿色产业,人参果,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