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西双版纳州创新机制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让幸福生活就在身边

西双版纳州创新机制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让幸福生活就在身边
2024-09-20 10:21:34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殷洁 戴振华

强化就业增收引擎发挥产业带动作用

中秋节小长假,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亚诺村村民周布鲁起了个大早。“8点钟第一批客人就要进山,我要提前做好准备。”他所在的云南马帮雨林徒步公司,聘用了本地员工170余人,包括徒步向导、速降教练、后勤服务等岗位。

今年以来,基诺山乡迎来28.5万人次游客进山体验雨林徒步。依托基诺山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全国唯一的基诺族乡文化特色,基诺山乡以“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目前,基诺山乡获审批的徒步路线有22条,24家企业从事雨林徒步产业,10个村民小组约1500人参与到徒步旅游产业建设中,人均增收3万余元。

“晚上割胶,白天带团”成为基诺山乡群众的致富秘诀。“腰包鼓起来了,普通话会讲了,寨子里的年轻人也都回来了。”向导付云龙刚拿到今年二季度的奖金17459元。9月,他的带队行程已经排满。

西双版纳州是全球天然橡胶发展的优势产区,勐腊县是优势产区中的核心种植区,天然橡胶种植面积达230万亩,胶园面积约占全国的13.7%,橡胶产业从业人员15.3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9.64%,是名副其实的“橡胶第一县”。

一棵橡胶树连接千家万户。实现橡胶产质双提升,盘活林间空间空地,让“一地生多金”是勐腊县发展橡胶产业的新思路。该县抓住关键产业,搭建家门口的“就业圈”。

云南田野橡胶集团实施微创割胶、高抗高产橡胶种植等项目,并积极推广天然橡胶“干季割胶”模式,延长割胶时间,增加割胶工人收入。同时,通过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在橡胶林下种植魔芋、砂仁、石斛、花卉等经济作物,发展壮大产业,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安心就业。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重点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口岸经济、生物医药(傣医药)、热带水果(坚果)、数字经济等7个重点产业加快发展,逐步构建起符合州情实际、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发展富民产业稳岗,持续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拓宽农村就业增收渠道,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随着产业的发展,西双版纳州由向外输送劳动力变为向内引入劳动力,今年1至8月输入省外、州外劳动力共3万余人次。

拓宽就业致富路子培育职业技能人才

9月12日至13日,勐海县第三届“勐海英才”茶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七届“采茶、手工制茶”劳动竞赛、第五届“茶艺师、评茶员”技能竞赛举办,168名参赛选手同台比拼。通过高标准竞赛进一步规范茶农采茶标准,挖掘、培养一批优秀的手工制茶技能人才。

西双版纳州以就业质效为导向,开展精准培训,以就业实效检验培训成效。

以项目制培训实现产业与培训无缝对接。“我们打破以往年初就制定好全年培训计划的模式,以满足基层需求为主要目标,动态摸排培训需求、培训人数,收到‘培训订单’就送培训到家。”西双版纳州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8月底,全州共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67万人次,其中开展农村劳动力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642人次,新增培育高技能人才1703人,新增培育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169人。

今年以来,结合打造劳务品牌,西双版纳州大力提升地方职业培训特色,把林地茶叶种植管护、乡村电子商务、民宿客栈服务等15个工种新增纳入重点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把乡村建设带头工匠、小糯玉米种植及加工、勐海烤鸡、傣族特色菜制作等4个职业(工种)新增纳入政府补贴性培训目录清单,打造勐腊茶人、景洪民族服装缝纫、玉勐傣陶工、景洪橡胶割胶工、景洪小糯玉米工、勐海烤鸡师傅、曼召傣族手工造纸匠、易武正山茶工8个劳务品牌。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佼佼者的引领作用,垂直发力,带动行业从业者提升素能、创新发展。

傣乡巾帼家庭服务有限公司率先推行“双证”上岗,即取得“岗前培训证书”和人社部门颁发的“初级家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目前,公司已有11900余人次通过初、中、高级职业技能资格鉴定,6758余人成为具备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家政人才,安置就业21000人次。

雨林技师、西双版纳技佳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任正权在中高职院校兼职汽修实训教师15年,带领超过30名技师通过函授晋升汽车本科与大专学历;培养汽车维修行业8名高级技师、8名工程师。

首席技师、雨林技师逐年增多,培训“含金量”持续上升,进一步推动就地就近就业工作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李茜娜、肖文)
关键词:西双版纳,带动就业,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