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文山州举办“唱支山歌给党听·喜迎国庆庆丰收”合唱节暨2024年农民丰收节活动。王世涵 摄
稻谷金黄,瓜果飘香。九月的云岭大地一派色彩斑斓,千里沃野处处生机盎然。
祥云县米甸镇楚场河畔稻谷成熟,当地群众和游客共尝新米,分享丰收喜悦;瑞丽市姐相镇饱满的稻穗弯下了腰,新收稻谷在晒场散发着醇香;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镇中寨村成片的牛油果挂满枝头,丰收在望;华坪县通达乡万寿菊竞相开放,一片金黄……
礼赞丰收,共绘好“丰”景。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广大农民迎来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应农时、忙农事、享丰年。
不负光阴,云南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丰收的云岭大地展现着乡村振兴新面貌。
田野涌动新气象
这几天,稻田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吕合镇的每个角落,金黄的稻谷如波涛般起伏,一派大好“丰”景。多年来,吕合镇通过不断探索,在水稻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新品种示范等方面初步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技术规范。
2022年,吕合镇成功申报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水稻种植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育秧工厂、插秧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一应俱全。“通过集中育秧和推广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每亩可为农民节约成本280元左右。”吕合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春旺说。
今年,吕合镇以水稻种植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称号。通过省、州专家的理论测产、现场实收验收,“云科粳8号”大田生产亩产达700公斤以上。该品种适应性强,抗病、高产,深受当地农户欢迎和种子经营户的好评。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弯腰下田”到如今的“机器换人”,现代化农机的运用让人、田、地的效率达到最佳。
“10棵挂果坚果已采收248.6公斤,收入超2000元,亩产平均可达500公斤,接近澳大利亚的坚果平均单产。”云南省科技特派队相关负责人说。9月,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的坚果进入集中采收季。省科技特派队通过在上班老村开展“优质高产澳洲坚果品种+绿色肥料高效精准施用+林下经济作物套种+边境地区丘陵山地高效复合种植模式集成示范”,破解当地夏威夷果品质差的问题。通过推广“坚果+豆类+佤鸡”绿色种养模式,达到豆类养地效果,实现家禽饲料供给。
今年是云南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朝着“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加到2.9万亿元”这一既定目标,科技兴农、绿色兴农等亮点在各地不断涌现,田野里满是新气象。
富足生活新光景
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是云南省“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云南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福祉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孟连牛油果“334”利益分配机制、蒙自蓝莓“622”利益分配模式、会泽“三个组织起来”、沾益区推行“322”模式等一批典型经验,不仅激活了乡村产业,也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在各种模式的推广下,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兴产业、富农民。走进龙陵县龙山镇尹兆场村汤德龙石斛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大棚里,一个个育苗床上的石斛郁郁葱葱。当地积极探索“石斛+多元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模式,推动原有的石斛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中草药产业,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户增收致富成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