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去年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一老一小”,多措并举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人民群众可感可亲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让我们透过这一年多来发生在文山各地的身边事、新鲜事,去看一看文山州怎样抓实抓细关爱“一老一小”之事,共绘“朝夕美好”的幸福图景。
一个乡(镇)游泳池
防溺水强体魄
举措:去年以来,文山州整合各类资金2826万元,全覆盖建设全州104个乡(镇)游泳池,惠及乡村学生37.6万人。州级组织8个县(市)435名乡镇教师参加游泳教练员技能提升及防溺水自救培训,为“一乡(镇)一游泳池”规范运行提供师资保障。学校同步配备相应救生防护设施,建立健全运行管理、卫生检查、设备维修保养、安全救护、事故处理等制度。实行“一地一策”管理,平时供学生上课学习和训练,周末、节假日在抓好培训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提升游泳池使用效率。“一乡(镇)一游泳池”的建成使用,解决了一直以来农村少年儿童缺少安全游泳场地的民生问题,对学生防溺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山州在全省首创“一乡镇一泳池”,通过州级补助一点、县级自筹一点、社会资助一点“三个一点”方式,建成104个乡镇游泳池。
镜头:乡镇学校里建起露天游泳池,在砚山县已不是新鲜事。砚山县盘龙乡中心小学游泳池于2023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是文山州首个乡(镇)少年儿童专用固定泳池。“学校有了游泳池,不仅满足了乡村儿童游泳戏水的需求,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提高游泳技能和自救自护能力的学习场所,家长们都很支持。”砚山县盘龙乡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阳家德介绍,学校试点引进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课后服务教学,学生游泳普及率达98.59%,已有286名学生学会自由泳、163名学生掌握蛙泳技能。
一个少年儿童之家
搭建综合关爱服务平台
举措:去年以来,文山州充分利用村组活动室、学校教室等资源,在全州1016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少年儿童之家”,累计建成5170个“少年儿童之家”活动点,把“少年儿童之家”建成党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力,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的综合服务平台。州委领导带头到“少年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整合家长、老师、驻村工作队员、专业社工、志愿者、“五老”、片区民警等,通过家访走访、结对关爱、夏令营、研学活动等形式,把资源和力量下沉到村(社区)组织开展活动。2023年以来,周末、寒暑假累计有70余万人次参加“少年儿童之家”活动,农村少年儿童也享受到了城市孩子一样的假期课外辅导和托管服务。
“少年儿童之家”搭建起一个能为孩子们提供教育、娱乐、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的一体化服务新平台。
镜头1:新兴社区是西畴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424户居民中外出务工劳动力占了二分之一。面对留守儿童校外时段关怀缺位的实际,按照全州统一部署,新兴社区盘活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空余场地,搭建起能为孩子们提供教育、娱乐、卫生和社会心理支持的一体化服务新平台。“如今,这里已成为留守儿童的快乐之家、在外务工家长的放心之家。”回顾少年儿童之家的运行,社区负责人认为,补齐亲情缺位,打造一支稳定且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关心关爱留守儿童队伍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