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平安所写的《唐玄奘》样稿,实在感到欣慰、喜悦。深深感到,平安是蘸着自己心血,为玄奘立传。
平安先前写过百万字神话小说《唐僧译经记》,从此书中可以看出,平安是认真研究玄奘生平,学习儒、释、道等经典,研究中国历史等,坚持“文以载道”,认真写书的。我在为此书作的序言中这样评价:“《唐僧译经记》可与《西游记》堪比姊妹篇。”小说出版后,专家、学者与广大读者高度评价:《唐僧译经记》是为玄奘正名之书;是一部人生旅途的心灵经书;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出现以来最好的续书,不但有文学价值,更有历史知识价值,精神价值。《唐僧译经记》出版之后,平安专程到北京看望过我,他说正在写《唐玄奘》。他说《唐玄奘》其中的部分内容,是将《唐僧译经记》现实部分的内容剪贴过来,以保证此书的完整。还有在写《唐僧译经记》一书时,觉得现实部分的内容写得过多,删减下来了许多内容,也添加到此书当中。有一年我到西安,平安到宾馆看望我,我问《唐玄奘》一书的写作情况,他说还没有完稿,希望在书稿完成后我能审阅,并再为此书写序,我欣然答应。问他此书创作的总体思路,他说是以玄奘的生平事迹为基础书写,从玄奘出生前写起,到玄奘在玉华寺圆寂完稿,书稿估计将有八九十万字。我听了平安的话感到惊奇,说他是在做大功德,希望能早日完稿出版。
玄奘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佛学家、翻译家、佛教唯识宗的创立者……玄奘在幼年时期,受家庭影响,开始接触儒、释、道三家学说。玄奘十三岁时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潜心研读佛学,立下“远绍如来,近光遗法”大志。由于其兄长捷法师精于《道德经》,时常宣讲,玄奘听讲,加上自己认真研读,也精于《道德经》,他将《道德经》译为梵文,传往印度就是见证。玄奘游走大半个中国拜师学法,终成佛门屈指可数的大德。唐贞观元年(627),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凉州出敦煌,沿着丝绸之路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玄奘在那烂陀寺,师从戒贤法师研习佛法、游历印度百余国求经、学佛,一路讲经、践行、弘扬佛法。他把中华历史与文化,大唐国情传播异域,是必然的事情。戒日王在曲女城设无遮大会,玄奘舌战群雄、获得大乘“大乘天”,小乘“解脱天”殊誉。贞观十九年,玄奘求学、取经返回长安。玄奘西行求法十九年,行程七万里,经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请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五百二十夹,共六百五十七部,受到唐太宗皇帝诏见。在当年的长安、洛阳、坊州宜君玉华多家寺院译经,译出大、小乘经、律、论七十五部,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创立唯识宗,奉敕将《道德经》译成梵文,传往印度。还将《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也传往印度。玄奘口述,弟子辩机执笔,撰《大唐西域记》十二卷,研究价值极高。拜玄奘为师的弟子数千名。
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玄奘,是佛门巨人,也是儒、道之学的大家,一直受到国内外崇敬。他的杰作《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中世纪南亚地区的风俗,是研究南亚历史、宗教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玄奘的事迹,在印度家喻户晓,并被编入学生课本。
在中国,知道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唐僧的人很多,人们认为他是位愚昧的僧人。但是知道唐僧的原型人物,就是世界文化名人玄奘的人并不多。唐僧一直在民间流传,特别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播出,加上多年来,通过媒体的宣传,唐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给人们心中留下来的是愚昧的形象。还原唐僧原型人物——玄奘的伟人形象,非常重要。而用文学作品,公正地塑造玄奘伟人形象非常适宜,而且能把玄奘伟大功绩世世代代流传下去。无论是小说,还是传记,都可以长期流传,使当代人与后代人阅读受益,在寓教于乐中了解玄奘,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真谛。还能衍生更多的艺术作品,诸如电影、电视剧、话剧、广播剧等等,更加广泛地宣传玄奘,弘扬玄奘精神与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