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首页 时政 财经 文旅 社会 法治 科教 纪检 人事 党建 统战 投资 发展 乡村振兴 文艺 体育 卫健 观点 理论 交通 通讯 更多
七彩云南 :

《农民日报》聚焦云南孟连牛油果:从“洋水果”到“土特产”

《农民日报》聚焦云南孟连牛油果:从“洋水果”到“土特产”
2024-10-17 15:31:37 来源:云南网  

示范基地技术负责人、娜允镇“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文斌,带着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毕业的技术员李荣坚等人,正在基地巡查、进行收获前的“果园打理”。他的公司,是以全镇九个村作为股东、以增加村集体经济为目的的服务型平台。

洪文斌说,相较于其他水果,牛油果种植确实技术含量高一些。先是选择“桂垦”“西米特”“富尔特”等相对强壮、耐病害的品种,种下实生苗,再适时把“哈斯”等优良品种枝条嫁接上去。种植牛油果的前三年主要是养树,不会让它挂果;一般到第三年开始结果,第五年进入丰产期。

牛油果每年挂果期长,管理也相对费力气,每个月要除草一次,遇到虫害需要打药,雨水少的年份需要补水,多数种植园已采用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一些松鼠、老鼠、蝙蝠等小动物,乘人不备往往会提前尝鲜。

牛油果树也有让技术人员颇感神奇的“植物智慧”:每年它有两次自然落果、“自觉”淘汰掉劣质果,为优质果腾出更大生长空间。

正常年景,每亩25棵树、每棵树产果二三十公斤。“这二亩示范基地,今年目标亩产是800~1000公斤。”洪文斌说:“今年果子普遍比较大,目标可以达成。”

梁文涛站在果园里寻思:由于雨水多,部分果实的果脐处会留下黑斑,这丝毫不会影响到营养价值,而消费者大多是“外貌协会”的,他们认可吗?

在墨西哥,牛油果树丰产期能够持续40年。在中国的土地上,也能如此吗?因为孟连最老的树只有十来年,一些待解的课题需要留给时间。

“334”利益链条是个关键

2018年,牛油果被上升到孟连“一县一品”的战略地位,“举全县之力”大规模种植牛油果,成为当地人的共同目标。采取空地开发利用一批、土地调规种植一批、低效产业置换一批、茶园咖园套种一批、庭院经济发展一批等“五个一批”措施,分类推动牛油果扩面种植。

牛油果经济价值高,投入门槛也高。为吸引农民参与种植,孟连县探索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政府和企业牵手,整合涉农资金,在全县适合种植牛油果的村民小组成立合作社,通过“334”利益分配机制引领种植上规模,即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占30%、绿银公司以种苗和技术投入占30%、村集体的合作社以扶贫资金作为基地建设投入占40%。

“当时合作社也没钱,很难支付农民管护种植基地的费用。”南雅村茂益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扎朵说,牛油果挂果前三年时间里,每亩投入成本约1.3万元。因为过度依赖项目扶持、融资渠道受限、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不少基地一度处于无人管护状态。

此后,孟连县通过改组国企成立孟连县产业投资集团,与全县几十个村的牛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托管协议,进一步优化“334”利益分配机制。在原有农户、绿银公司各占30%的基础上,产投集团统筹余下的40%,其中15%为合作社分红、10%为村集体分红、15%用于产投集体运转和扩大再生产。

产投集团对新种植300亩以下的农户,每亩补助1000元;对集中连片新开发种植300亩以上的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每亩补助4000元滴灌项目支持;对种植前三年不挂果的时段,每年每亩预支300元作为农户兜底保障。

一套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成功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推动牛油果种植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孟连牛油果多数按照上述模式种植,也有一些庭院式种植,比如农户家有几亩地,荒着也是荒着,现在种花生可以套种牛油果。只要是孟连县当地农户,就可以免费领种苗、自己种,哪怕自己家院子只种个五六棵,也是一笔收入。

关键词:云南孟连,牛油果,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