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娜允镇来说,累计种植牛油果2.2万多亩,其中“334模式”种植8800多亩,公司及企业种植5900亩,个体种植1600亩,农户自行在咖园、茶园套种5400亩,庭园经济660亩。娜允镇构建了党委政府统筹(村管公司)、合作社协调、技术管理员监督、农户执行的管理模式,形成公司盈利、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的多赢局面。
娜允镇南雅村老缅村民小组按“334模式”种植有950多亩牛油果,果园的日常管理维护委托给9家农户,户均100多亩,每年每亩按350元支付管护费,户均年增收入3.5万元。
村民组长、拉祜族的扎儿负责总体管理统筹,从每棵树上提取2元,他的管理费收入达4万多元。他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种植了20多亩牛油果,去年部分果树挂果投产,还拿到分红6000多元。
梁文涛在县城边上租的库房,有半年时间闲置。到了采摘收获季节,日常用工15人,分拣、打包的女工,每天计量收入130~150元。山上摘果的雇工,每天收入150元以上。
线上推手与消费提升
利益链不是简单体现于生产联盟,而要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一以贯之。如果不能在消费端体现,货砸在了手里,种得再好也是白搭。
10月份起,今年的销售旺季已经来临。驻扎在孟连的梁文涛,每天在当地揽货20吨,多半通过线上走货,日均出手上万单。按照每单4~6个果子计算,每天约有5万个牛油果通过梁文涛的网店,从孟连快递到消费者手中。
梁文涛算是孟连牛油果的“线上推手”。他在拼多多有好几个老店,只做牛油果。
过去,梁文涛只是从上海辉展市场拿进口货,2018年起注意到国产牛油果,当年也是孟连牛油果第一年批量上市,农户没想着做市场化的包装,产品也没有标准化,销售比较困难。“当时的情况是,他们的果子在树上挂到了3月,如果再不采,对来年产量的影响会比较大。”“这几十吨,我就全部收了,给种植户的价格,他们很满意,果子也通过线上销售一空。”
首次合作,化解燃眉之急,彼此间有了信誉,“所以第二年,种植企业和农户没等果子成熟,就邀请我们去看,从那时起一直合作到现在。”梁文涛说。
梁文涛自豪语调中的“我们”,包括程建楠,他三十出头,孟连县本土人,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一家公司做了几年建筑设计师。2018年返乡创业,决定从农产品销售起步。
与梁文涛一样,程建楠专注于拼多多,只做牛油果。选择牛油果,是因为家乡正在兴起这一产业;选择拼多多,是因为平台对他这样的电商入门者,设置了较低的门槛,不收押金、保证金、服务费,扶持新农人创业。
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响应“数商兴农”号召,拼多多近年启动“农云行动”,集中投入优势资源,推动全国100个农业产业带更快“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品。云南省是拼多多“农云行动”的第一站,如何将云南的蓝莓、牛油果等农特产“卖爆”是重点助农项目之一。
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政告诉记者,“农云行动”小组不仅为云南当地商家提供电商运营专场培训及一对一的定向运营指导,鼓励和培训当地的年轻新农人上平台开店,完成“从0到1”的起步;同时还助力已经起步且具备良好供应链的商家,完成“从1到100”的跳跃。
在梁文涛和程建楠看来,拼多多这样的新电商平台,才是牛油果等特色农产品真正的“巨型推手”,尤其是拼多多实行中转集运包邮、兜底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持续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等系列优惠举措,对商家开拓西部边远地区市场,必将持续受益。“我们还靠平台赚钱呢。”